目录

李笑来不是什么?

原创 笑来 2022-07-11 09:51 发表于北京

https://s2.loli.net/2022/07/14/f9vjbSRW5dA4tHE.png

首先,《好的家庭教育》只能被称为 “课” —— 因为人们习惯了这种说法。其实,更准确地讲,这是一套方法论的分享 —— “分享” 是更好的词,但,为了方便沟通,我们还是会用 “课” 这个词。

然而,在这个社群里,在这个话题上,李笑来不是 “老师” —— 家庭教育这事儿,我想谁都不敢自称老师吧?更别提专家什么的了……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可以随便称自己是这方面的老师这方面的专家,大家听完课就知道了。

这些年,我一直被称为老师,其实,与大家想得不一样,我自己真不把自己当作老师。我只是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,“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”…… 所以,正如我会在课程里分享的那样,无论我学什么,我都在琢磨 “如何把这个东西教好”?这是我跟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,他们最多琢磨的是 “我如何把这个东西学好?” —— 我是反过来的,我想教好…… 因为我知道,如果我能教好,就说明这事儿我真的已经能做好了……

所以,我才有一个说法,“一生只有一个职业:学生”。以前,我自认是个 “终生学习者”,后来我改了一下,叫做 “终生成长者”,听完这套课你就会知道,我现在又改了,现在自认是个 “终生发展者” —— 至于为什么,听完课了之后自然明白。

有时候,朋友请吃饭,把我介绍给新朋友的时候,甚至觉得 “老师” 这个词都有点不够用了,于是,他们会用一个更让我脸红的称呼,说,李笑来,那…… 那是 “人生导师”!当年叫我李老师,我都脸红,现在,“人生导师”?听到这个词,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反复被折磨之后,我找到了个说法。我会跟大伙说,“人生导师” 真的不存在。我这种人,既不是导师,也不是老师,更像 “黑客”,“人生黑客”(英语里还真有这个说法,叫做 Lifehacker)—— 就是把人生当作电脑一样去研究的那帮人,黑进人生,由里到外全鼓捣一遍,来去自由……

天下黑客都一样的,其实最不喜欢藏着掖着 —— 又不是偷东西的小偷,为啥不能光明正大呢?所以,黑客都喜欢分享 —— 除了少数干坏事儿的。所以,我这种人更像是 “喜欢分享的人生黑客”,仅此而已。

我从来不是学霸。受过的正规教育也并不高级,研究生读了一半读不下去的那种。本科么,毕业于一所烂校,别说 211、985 了,三本都勉强及格的那种。专业么,是会计,结果一辈子也没做过这个工作,到最后都廿年过去了,当年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终于用到阅读上市公司财报上去了…… 我现在也不是学霸,但,我也的确肯定不是学渣。为什么后来不渣了?一路学过来的呗。

我老婆早年更是学渣。她中专毕业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成了学霸。我真心认为她是学霸,而我只是非学渣而已。她学什么都能搞到异常专业,靠的只不过就是韧劲。健身能拿到北京市业余组亚军,上过健与美杂志;潜水能拿到所有的证书,全世界没有她没去过的著名潜水点;爬山能上喜马拉雅,驾驶无动力帆船,是亚洲第二位带队横穿大西洋的女性船长…… 她自称是我最好的同学,因为我们俩总是一起各学各的。我们在一起快卅年了,没吵过架。我看书越来越多,她也是越来越多。现在她每年精读的书籍不低于五十本……

我敢养孩子,完全取决于我老婆后来的状态。其实,养孩子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 “到哪儿找到一个学霸妈妈?” 妈妈是学渣,那就全完了 —— 男性无论怎么自以为是都没用,在孩子最早期的时候,就是无能为力,顶大就是抱抱亲亲玩玩闹闹,剩下的,不是不想参与,而是孩子就是凡事儿都先找妈妈……

这些年我做得最成功的事情,并不是我赚了多少钱,我投资了多少个好企业,我出了多少书,我讲了多少课…… 我做得最成功的事情,是我用这些年把我老婆陪成了学霸。 注意,我没说 “培养”,我说的是耳刀旁的那个 “陪” 字,陪伴的 “”,不是土字旁的那个 “培”。

指手画脚地教,从来都不管用的。耳闻目染,是最自然的教育。她从几乎不看书到天天必须拿出足够长的时间阅读,只是因为耳闻目染。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,我总是可以找到答案…… 从哪儿来的啊?阅读来的。怎么找材料,找到材料之后怎么处理,处理完了之后怎么应用,她天天看着我做,自然而然就会了。遇到问题之后能仅仅用阅读就能解决,与此同时又能天天看到大量的人竟然只因为不阅读就束手无策,那能对阅读不上瘾吗?

她跟我不一样,取得的成绩大多在运动领域…… 结果呢?这些年她最惊讶的事情就是,发现 “运动更靠阅读”!参与那么多种类的运动,参与那么长时间的运动,去那么多地方运动,到最后,不受伤,安全才是最重要的…… 所有的准备工作、调研工作、安全策略,全是靠阅读习得的,只靠人与人之间那有局限的经验交流,根本不靠谱……

有那么一段时间,她经常说,“我是你最好的学生”。后来,我终于把她纠正过来了,我们互称同学 —— 因为她看到了,我也天天学,我也天天练…… 同学关系比师生关系更自然,更靠谱。

人生的路很长。这一路很多师长,但,我看我自己,觉得自己一直就应该做个学生,了不起,我们一起做 “人生黑客”,仔细研究生活的方方面面,活个通透。就这样。大家都是同学。共同学习、共同成长、共同发展的同学。

然而,关于 “李笑来不是老师,不是人生导师” 的声明背后,还有另外一个格外重要的认知,那就是:

  • 没有人是完美的;
  • 李笑来是人;
  • 所以,李笑来必然是不完美的……

何止不完美啊!简直就是缺陷多多漏洞百出啊!不说别的,单说 “贪财好色”,这不就是已经能在任何时候让李笑来身败名裂的事情吗?当年在教出国留学考试应试技巧的时候,我讲的那个好啊,学生那个受用啊…… 可是,我的口语就是很差啊 —— 到今天都很差。年轻的时候,能力差却欲望强,就是人们常见的争强好斗,然后呢?然后就是没情商呗。一开口说话,没几句就能把所有人得罪光…… 这些只是随便举些例子,还有更多干脆举不完的例子。何止不完美,干脆就是有毛病,而且毛病还不少……

那么,现在就没毛病了吗?现在还有啊,并且还是很多,不仅有,不仅多,更气人的是,这么多年来还改不掉的毛病那是真的很强大呢…… 例如,我依然贪财好色。再比如,我发现自己还是免不了背后说人坏话,最近就有过那么几次…… 事后觉得自己人品挺差的 —— 但是吧,可是吧,这背后说人坏话真的很爽…… 你懂的,你肯定懂的!

这也是李笑来为什么很少涉及道德话题的根本原因 —— 因为只要涉及道德,那么,就有个前提,你自己必须是完美的…… 否则,一个人论述道德的结果只能是在把自己立成靶子。李笑来这种人在台面上大谈道德的话,那真的只能是人肉靶子啊。有毛病,找死。

更为关键的是,道德这个东西,是要求自己的,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。想要要求别人,只能靠法律,道德约束不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。

很久以前,我在某个地方读到这样一段话:

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

  • 小人之学偏向教授知识,君子之学重在启发智慧。
  • 小人之学使人脱离现实,君子之学使人经世致用。
  • 小人之学教人争斗不休,君子之学教人修身正己。
  • 小人之学令人内心痛苦,君子之学令人问心无愧。
  • 小人之学让人自私自利,君子之学让人造福他人。

后来也成了我要求自己的一系列准则。我们没办法要求别人都做君子,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尽量做君子。更为重要的是,我自己,就是李笑来这个人,是不完美的、有毛病的,所以,即便我要求自己做个君子,也不可能做到在任何方面都是个极致的君子…… 但是,我们所有人都一样,都能做到在某些方面极致,别说是极致的君子了,真想做的话,连极致的小人都做得到,不是吗?

于是,我琢磨了一下,觉得这段话说得都对。而我一直在教育行业,从未离开。那怎么办?先不管别的,就单单在这一个领域,我总能尽量做到君子吧?这么一想,就觉得轻松了,并且更有干劲儿了。更美妙的是,我发现自己的那些毛病,其实并不影响我做到这么伟大的事情 —— 贪财好色,真的不影响我选择做一个这方面的君子,甚至,哪怕偶尔忍不住背后说了人家的坏话,也还是一点都不影响!这实在是太解脱了!

李笑来不是什么老师、导师,了不起,李笑来只不过是个所谓的人生黑客,一个乐于分享的人生黑客;如若李笑来的确是个君子,那也只不过是某个领域里满足某些条件的君子而已。

这样的自我认知,对我创作内容有着巨大的影响。基于这种认知,很久很久之前,我就给自己定了条规矩(别人定的规矩是没用的,有些规矩必须是自己定的才起作用):

李笑来只写、只讲自己已经做到的内容……

这么多年来,无论我写托福教学书籍,还是时间管理书籍,抑或是编程书籍甚至投资书籍,虽然不断跨界,但,从来都遵循这个原则,一个简单,却并不容易遵守的原则。

这一次,当我开始创作《好的家庭教育》的时候,这个原则多少被突破了。第一次不得不突破…… 为什么?

这还真是个格外严肃的理由。好的家庭教育,没有人能做到。又,为什么没有人做到的呢?为什么我可以这么绝对地判断,不是很少有人做到,而是,“压根就没有人做到” 呢?因为当我们讨论家庭教育的时候,常常忽略一个根本:

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年之后就结束了的事情…… 家庭教育甚至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,家庭教育是生生世世、世世代代的事情……

用另外一个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概念去描述的话,那么,家庭教育是个 “无限游戏”。它跟踢一场足球不一样,跟踢个锦标赛或者联赛也不一样,没有所谓的 “赛季”。一直、时时刻刻、生生不息、直至千秋万代……

所以,在家庭教育这件事儿上,我对一切 “信誓旦旦” 的人心存疑虑,难以信任。咱不说别人,咱就好好问问自己:

我自己这辈子能做到这件事儿吗?

我的答案是,首先它的确很难;可更重要的是,我这辈子就算真做到了其实也不等于成功 —— 你看看这世上有多少成功的父母一不小心就毁了下一代就知道了…… 我这一辈子做得不错,把子女也培养的不错…… 结果,他们一不小心把自己的下一代毁掉了,有什么奇怪的吗?难道是什么不常见的、不可能的事情嘛?如果那时候我还活着,我还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吗?可能你会觉得,反正你李笑来都死了,管不着了,对吧?其实不是你以为的那样,因为那样的结果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,请问还有比这更令人难过的事情嘛?生不如死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?

刚才,我们讲,压根就没有人能做到 —— 这话的确过分绝对了。准确地讲,应该是:

压根就没有活人能做到……

也就是说,真正做到的人,都死了,早就死了,很多代之前就死了…… 他们是人群中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中的极少数…… 例如,山东孔家、王家的祖先,苏杭贝家、梁家,南阳霍家、吴越钱家的先祖;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、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、韩国的通津李氏、日本的德川家的先祖……

我这一生,习得的所有技能,甚至包括赚到的钱,都是靠阅读自学的。然而,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,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因为,真的没有任何已经加工好的适用的资料。

首先,那些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中的极少数,生前大多并不是老师或者作者,只有孔子例外。这也并不奇怪,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,老师和作者都是穷人,因为那时候,社会上最具价值的生产资料,就是土地,老师也好作者也罢,离生产资料太远,所以他们没办法富有。于是,绝大多数在许多代之后被证明为真正成功的人,在这个领域,生前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论述。即便是瑞典的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,不仅是实干家,还是科学家,也压根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文字 —— 当然,诺贝尔家族到现在人口也不多,毕竟,历史不够久。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 1833 年出生,从他开始算起,诺贝尔家族到现在也才 190 年左右。

不仅很难找到真正的成功者留下的资料,更令人头痛的是,基本上能找到的资料,全都是属于另外绝大多数群体的作者写下的胡思乱想。传记读得越多,这种感受对我来说越强烈。大多数传记作者压根就没有过历史学的严肃训练。对于过往发生的事情,首先,考证就非常难,永远存疑;更严肃的是,任何一个事实,都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而已,不仅那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,且那些作者选择讲述的那个很可能并不是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那个;更可怕的是,即便是那个结果,事实上也可能有很多解读,而那些作者所选择的解读,也只是受限于他们属于绝大多数而不是极少数这个事实的那种解读 —— 跟胡思乱想没啥区别。

单说一个角度。先让我们把视野拉长,往回看几百年,甚至几千年 —— 孔家就两千多年历史了。还有更惊人的例子。日本的天皇家族时间更长,传说在公元前 660 年登基,迄今就是 2680 年。在东方统一天下的秦朝皇帝嬴政是公元前 221 年出生,在欧洲大杀四方的罗马大帝盖乌斯·尤利乌斯·恺撒,是公元前 100 年出生,他的生日是 7 月 12 日。凯撒没有留下子嗣,嬴政的第十八个儿子嬴胡亥,24 岁就被迫在望夷宫自杀了…… 可怜的是,秦二世胡亥在此之前,基本上把嬴家的人都杀光了,不然,他也当不了第二任皇帝……

只要把视线拉得足够长,我们就能体会这个事实:

我们是从极其野蛮的时代里走出来的,相对于遥远的必然血腥的过去,现在无论如何都是极其文明的。

于是,当我们解读遥远的历史之时,我们很难摆脱已有文明的局限和禁锢。这个认知很重要,对遥远的过去,任何过于文明的解读,都是令人怀疑的。

成功的人没留下资料,留下资料的绝大多数是胡思乱想…… 这是我想要通过阅读学习家庭教育所遇到的核心困难。到最后,我是从很多看起来完全没有关系的领域里找到解决方案的,比如,计算机科学、深度学习、人工智能、复杂性科学等等。这得益于我的语文老师,钱钟书 —— 我是因为小时候读围城入迷才开始重视类比的,又因为后来以教为学(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),发现类比在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,进而反过来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,那就是,每当我学到一个知识的时候,我会问自己:

“这个道理还能用在其他什么地方呢?”

—— 总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找到精准的类比。

所以,你看,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,我没办法 “等到我做到了之后再说”…… 等我真做到了,已然是千年之后了,能够见证的,绝对不是你和我,甚至不是我的子女和他们的子女。也许,能够见证那一切的,只能是我和我老婆这些年在敦煌的沙漠上种下的现在已经几百亩、将来不知道多少亩的胡杨树了 —— 胡杨树是沙漠保护神,是能在沙漠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。被形容为 “胡杨生而千年不死,死而千年不倒,倒而千年不烂”。

刚才是往后看几百年几千年,现在,我们再试试往前看几百年几千年。在这个视角之下,我们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,能完成的事真的是太少了。在这样的视角下,我们就好像是不可语冰的夏虫。然而,我们毕竟是更高级的动物,有能力思考,有文字的辅助,能够让我们有机会穿越时空。

这么看过去,家庭教育可能是我们普通人这一生都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。但,这件事又基本上只能靠勇气,哪怕勇气本身其实并不十分靠谱。

当我决定养孩子的时候,我老婆很焦虑,担心自己做不好。我的确不担心,你可以说我有勇气,也可以说我有根据。我的根据很诡异,听起来非常不靠谱。我的根据竟然是,我老婆养狗,所有的狗都能被她带得非常有规矩。狗出门之后就不叫,你能相信吗?狗过马路的时候会贴着她的鞋走;有人喂狗吃的,狗不要,看一眼就把头扭过去,哪怕是肉…… 是的,狗是可以被教成这个样子的。于是,我这样安慰她,我说,“你看,咱家的狗,你都能教好,那孩子能教不会吗?因为孩子肯定比狗聪明……”。

当我们持续讨论,终于有一天,讨论到这事儿可绝对不是我们这一辈子的事情,这可是很多很多代之后还要继续的事情的时候,她又焦虑了。我是这样安慰她的。我说,这些年我在很多地方种了很多树,一晃好多年过去了,你不看到那些树长成什么样了吗?三年前,我们开始在沙漠上种植胡杨,你也看到了,那胡杨,可以千年不死,死后千年不倒…… 你看,我们会种树,我们也知道为什么种树、如何种树、种树之后的许多年之后它们是什么样,我们现在就知道…… 会养好狗就会养孩子,能种好树就能做好家庭建设,我猜大抵上应该是这样的…… 我看着她舒了一口气…… 可是,平心而论,你看,我靠的只不过是我自己都知道不一定靠谱的勇气而已。

说了这么多,你应该明白,就算你只能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称呼我为李老师,你也应该明白,我自己是真的不把自己当作老师的,我只是路上的一个行者……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,那就是我的路真的很长很长,看不到尽头。


https://s2.loli.net/2022/07/13/KsjOgGhTpH3mlkv.png